這里,全市人民手足相親、團結和睦,恪守民族團結進步情緣;
這里,各族群眾風雨同舟、守望相助,齊聲高唱和諧共生樂章;
……
這里是銀川,是一處由蜿蜒的黃河、堅韌的賀蘭山、廣袤的平原構成的富饒多姿、風景秀麗的大地,也是各族兒女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園。在這個大家園里,處處都是各族兒女休戚與共、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的幸福畫面,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李芳:把文化種子植入各族群眾心里
伴隨著婉轉優美的音樂,旗袍社團的成員們踏著優雅的腳步,交叉變化隊形,將女性國服的美麗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是記者在靈武市旗秀香菲旗袍生活館看到的場景。
李芳是旗袍社團團長,1996年從山東來到寧夏,從事服裝經營。2018年,李芳把服裝店改成旗袍生活館,在靈武市推廣旗袍文化。旗袍社團是一個各族群眾共同參與的社會組織,在社團的運行中,李芳經常為成員們講解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并把生活館打造成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傳點,獲得了靈武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稱號。“我們社團是由多民族姐妹組成的,大家因為喜歡旗袍聚在一起。我身為團長,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引領和服務工作?!崩罘颊f。
這兩年,李芳的旗袍社團不斷發展壯大,她在組織社團活動的同時,還致力于扶困助殘事業。在靈武市水上錦都時尚廣場,有一個扶貧專柜,里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這些手工藝品都是當地移民村婦女制作的?!斑@些婦女都有編制和刺繡特長,我們鼓勵她們在閑暇時制作手工制品,然后在旗袍社團參加的各類演出中開展義賣活動,為大家增加收入?!崩罘颊f,截至今年3月,共有2個村、5個社區的群眾因此獲益,專柜共代群眾售賣物品2000多件。
“朋友們,歡迎來到直播間,今天我們的手工坊又上新啦……”每天下午3點到5點,21歲的女主播楊月都會準時坐在直播設備前,在抖音直播間里推銷“奇跡殘疾人手工坊”制作的香包、小枕頭、墊子等手工產品。今年4月,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李芳成立了“奇跡殘疾人手工坊”,吸納40余名殘疾人就業。楊月就是手工坊的直播達人,“這里為我提供了就業崗位,也讓我嘗到了自食其力的快樂?!?/p>
郭紅梅:以心換心把各族居民當家人
西夏區朔方路街道玫瑰園社區現有居民1075戶2346人,是由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等民族組成的大家庭,玫瑰園社區黨委書記郭紅梅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多年來,她帶領社區“兩委”班子,為轄區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社區事,看似小事,卻是千家難、萬家煩。郭紅梅回憶,2013年4月,剛擔任社區黨委書記時,社區所轄礦調院家屬院、煤炭設計院家屬院、滌綸廠家屬院三個小區的基礎設施存在許多問題,居民反映強烈。郭紅梅毅然挑起重擔,經過多方努力,最終共為165戶家庭安裝防護欄2755平方米、維修單元門42個、屋頂做防水4000余平方米、改造電路922戶,并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徹底改變了小區的面貌。
2018年5月,轄區居民沙朝斌因摔倒骨折不能行走,他的兒子找到社區,想為父親借一輛輪椅。郭紅梅四處打聽,但都沒能借到輪椅?!叭绻鐓^有一個能租借輔具的場所,那該多好!”郭紅梅將這個想法反映到有關部門。第二年年初,郭紅梅等來了好消息,西夏區殘聯打來電話,詢問社區有沒有閑置房間,想在社區建一個輔具循環借用服務站。從收拾房間到展板制作、輔具添置、貨架購置,僅三天,輔具循環借用服務站就建成了。
“只有心里裝著居民,才能為居民辦事。”郭紅梅這樣說,也這樣做。多年來,在郭紅梅的帶領下,社區還先后打造了“680”愛心聯盟、老王說和室等一批叫得響、有特色的志愿服務組織,為社區居民提供公益服務、開展文化活動、引導居民自治,讓轄區內各族群眾體會到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
厚生記:各族職工都是一家人
32歲的王金花在寧夏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厚生記”)生產一部內包車間工作?!拔乙兄x師傅,他讓我快速掌握了食品包裝的技能。”三年前剛進公司時,王金花對食品包裝一無所知,公司安排了生產一部主任楊帆為她開展“手把手”教學。王金花進步很快,一個月的時間,就能獨立操作設備完成食品的包裝工作。三年時間過去,王金花已成長為生產一部內包車間副班長。
王金花的成長,得益于厚生記實行的“師帶徒”機制。在此機制下,業務能手與新職工相互配合,公司逐步培養出了一批少數民族職工業務骨干,工程師剡啟明就是培養成長起來的骨干之一。以他為帶頭人的科研團隊應用射頻識別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制的全自動蠶豆“腰帶”割皮機,實現了蠶豆腰帶割皮的自動化生產,工效提高了4倍多,每年能夠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達700萬元。
“企業是個大家庭,各族職工是一家人?!痹摴靖笨偨浝碜T勇說,創業初期公司就將“民族團結”的種子植入每個員工心里,形成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共同體意識。如今,公司各族職工和睦相處、團結奮斗,在交往中感情更好,在交流中感情更深,在交融中感情更親,形成了共居共學共樂共享的和諧氛圍。
近年來,該公司在固原市設立紅蔥、葵花籽、蠶豆種植基地,積極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優勢特色農產品,企業“兜底”銷售,并通過免費提供種子、化肥等舉措,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公司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模式,建立了6.8萬畝原料種植基地,帶動了2萬多農戶增收,幫助19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銷號,其中少數民族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銷號400戶。2019年~2020年,公司又以投資入股、固定分紅的方式,向賀蘭縣洪廣鎮欣榮村和南梁臺子隆源村共300多戶脫貧戶支付收益資金87.57萬元,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在銀川,這樣感人的民族團結事跡還有很多。各民族攜手并肩、和睦共處、和衷共濟、休戚與共的優良傳統,在銀川大地上代代相傳。
?。ㄓ浾?nbsp; 雷夢)